找到相关内容99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夏氏无量寿经会集本之研究与评论

    法藏。得佛华严三昧。”三摩地即是三昧,陀罗尼即是总持。二译所述者一也,为菩萨自利功德。   (三)汝自思惟,修何方便,而能成就佛刹庄严。如所修行,汝自当 知。清净佛国,汝应自摄。<第五>   “汝自...得之净土,异于原译。   (六)取愿作佛,悉令如佛。<第五>   汉译云:“拔人勤苦生死根本,悉令如佛。唯为说经所可施行,令疾得决。我作佛时,令无及者。愿佛为我说诸佛国功德,我当奉持,当那中住。取愿...

    何炳仪 居 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4250957.html
  • “佛说四念处经”与南传佛教

      十经   第三   譬喻法品(Opammadhamma Vagga)   十经   第四   双大(Mahāyamaka Vagga)   十经   第五   双小品(...第五   婆罗门(Brāhmana Vagga)   十经   第三编 后分五十一经(Upari-pannāsa)   初    天臂品(Devadaha Vagga)   第二 ...

    高永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70055300.html
  • 隋唐初期禅观对西方净土法门的影响(下)

    难道是西方九莲花中的第五品吗?据笔者的查证,这“五弟子位”也是智者独创的术语,并非西方弥陀佛国的品位。智者名著《摩诃止观》卷七下提及: 若能勤行五悔方便,助开观门,一心三谛豁尔开明,如临净镜遍...众僧。”  第四是: 又以增进心修行五悔,兼修六度,福德力故倍助观心,更一重深进,名第四也。文云:“况复有 人,能持是经,兼行六度,其德最胜,无量无边,譬如虚空至一切种智。” 第五...

    道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3568247.html
  • 藏传佛教五大金刚的艺术特性

    《时轮经》据说是释迦牟尼佛晚年传法的记录,共有1200颂(每颂四句),分为五:第一讲说外时轮,即宇宙的结构,包括天体运行的规律。第二讲内时轮,人体生理的形成、胚胎发育、病理病因、医药医疗以及人体内脉息运行的规律等。第三讲灌顶,正式取得接受密法资格的仪轨。第四为修法,讲修行的姿势和几种禅定。第五为“智慧”,讲内时轮与外时轮的结合,即是智慧与方便合修证得的结果所达到的乐空无二“俱生快乐”...

    格桑尼玛

    |藏传佛教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1/2124206529.html
  • 《金剛經》主題研究(上)

    。」(第三、大乘正宗分)  「如來所說身相。即非身相。」(《金剛經》「第五、如理實見分」)。  「如來所說法。皆不可取。不可說。非法非非法。」(第七、無得無說分)  「是福德,即非福德性;是故如...第一種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所譯的《金剛經》又稱《金剛般若經》或曰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。  全經連圈與字約六千七百多字(金陵本)。六千七百多字左右的《金剛經》三十二中類似這樣先肯定,再否定,最後再否定...

    田光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81239150.html
  • 吕澂:略述有部學

    和合與和集的意義不同,淸辨解釋得最淸楚。他以和合為異類法的成聚,和集則是同類法的(見「中觀心論釋」第五)。依着「順正理論」卷四的說意,沒有極微不在和集狀態中存在着的,所以感覺所得常為和集安排好了的...對「毗婆沙論」所說徹底加以批判。這自然也影響到毗婆沙師,多少會使他們改變一些主張,不過現在除了我國梁唐兩代的譯本上發現少數異文而外,還沒有詳細資料可舉。再後到佛滅九百餘年(公元第五世紀),世親論師在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92039972.html
  • 永明延寿的忏法思想刍议

    五品位。台教据法华经分别功德。依圆教立五品位。第一。初发一念信解心。第二。加读诵。第三。加说法。第四。兼行六度。第五。正行六度。从初品。须依静处建立道场。于六时中行四三昧。忏六根罪。修习五...

    释隆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5141490.html
  • 玄奘与印度佛学——从玄奘在印所著的三论说起

    和会中观与瑜伽行两派争端之作。印度大乘佛学的显然分裂,乃由清辨(约公元四九○-五七○年)所引起。这在他所著《中观心论释思择焰论》第五(《入决择瑜伽师真实》)里指名道姓地痛驳瑜伽宗义。事实表现得十分...一层的说法的。我想,这可从护法的《广百论释》里得到一些启示。《论释》的末即《教诫弟子》注疏家看成是属于广立正义的部分(见文轨《广百论释疏》卷一),其中有一大段涉及三性的辩难,依圆测所传,它正是清辨...

    吕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2748229.html
  • 龙树以后的大乘经典

    先驱。  本经在我国,有菩提流支译的“解深密经”五卷,玄奘译的“解深密经”五卷,以及求那跋陀罗所译第七第八两。近代在梵文及西藏方面,则未发现。本经最早出现的是第二至第五,加入第六后全经应该已完成,但在后来又加上了第一序品及第七第八的两,便是现在的解深密经了。  本经是一部论书性质的圣典,它的特色虽有很多,但其主要的,则有如下的三点:  一、阿赖耶识的思想:在龙树,尚未有第七识的观念,其后,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1751542.html
  • 文殊菩萨化身——宗喀巴大师

    二种资粮,其初仍须施供阿门黎得其欣悦,授之灌顶,而后获有学法堪任等。至于修学次第,判为五;初第一清净菩提心,与显相共。次第二,四类灌顶,则悉通于四部密典。次第三,守护律仪及三昧耶。律仪为菩萨共戒,如菩萨地及集菩萨学处论所说,十八重四十六轻等。其三昧耶为不共戒,依各种咒典有多异说。次后成熟根器则有第四品生起次第,悉地解脱则有第五圆满次第,要以无上瑜伽时轮密集诸法为归。”这是吕潋先生对《密宗...

    邓来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70661825.html